微量元素在饲料中添加量虽少,但通过调节激素分泌、免疫力、酶活等在畜禽生长、繁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微量元素摄入不足,畜禽生长繁殖性能降低。造成微量元素摄入不足的因素主要包括配方设计缺陷、原料质量不佳、畜禽无法有效摄食等。
微量元素自身特点及固有缺陷是导致粉状微量元素无法充分满足畜禽需要的重要因素之一。将粉状微量元素精制成颗粒状可克服其应用缺陷,为微量元素的有效摄入提供充分保障。
今天咱们就颗粒状微量元素(颗粒矿)的加工应用做一简要综述。
一、微量元素特点及应用缺陷
与饲料中的大宗原料相比,微量元素具有比重大、粒径细的特点。
如:一水硫酸亚铁和一水硫酸锌容重分别达到1160g/L和1450g/L,微量元素粒度约为180-250µm。
对大宗原料适宜粒径的研究中。高天权(2007年)对蛋鸡的研究认为,罗曼粉壳蛋鸡饲料中玉米粉碎的适宜粒度为1485µm,其次为1238µm。国内产蛋鸡饲粮加工质量标准也仅要求粉碎细度全部通过7mm筛片即可。可见,微量元素与大宗原料之间的粒度差异极大。
此外,微量元素性质活泼,在水分作为介质的条件下,容易诱发氧化还原反应,同时破坏微量元素、维生素、脂肪等,使畜禽无法摄入充足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养分,从而降低生产繁殖性能。
二、饲粮分级
黄涛等(2013年)报道,加工过程中,饲粮从混合机自由落入缓冲仓,机器或设备的震动,饲料堆积,静电吸附等都会造成饲料分级。
养殖过程中,饲料输送导致的分级现象同样存在。Tang等(2006年)年对蛋鸡的研究证实,产蛋鸡采食的粉料中颗粒粗细度差异极大,传输过程(如:用绞龙或刮板传输系统)导致粗颗粒很容易从粉末中分离出来。当使用刮板传输时,饲料出现顶部到底部的分级或者侧向分级(大颗粒被分到料槽的两边,小颗粒留在料槽中间);使用绞龙传输系统主要是从顶部到底部的分级。可见,原料的细度不同是造成饲粮分级的重要因素。
三、颗粒矿制备过程
对蛋鸡的研究发现,饲料中颗粒分布影响鸡蛋质量(Tang等,2006年)。
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改善粉料中各组分的分布。就微量元素而言,通过将粉状的微量元素预混料制成颗粒矿是改善微量元素摄入量的有效措施。
颗粒矿的制备过程包括:
① 根据畜禽营养需要,设计科学合理的配方:
充分考虑微量元素之间的协同与拮抗作用,考虑无机微量元素与有机微量元素之间的精准配比等。
② 精选原料:
A、选择低重金属、低游离酸、低氯离子的精品无机微量元素,避免杂质诱发氧化还原反应。
B、选择精深加工原料(如:喷雾型硒钴预混剂),保证痕量元素的混合均匀度。
C、选择优质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提高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率以及微量元素预混料的稳定性。
③制备粉状微量元素预混料:
布勒生产线及条码系统全方位保证配方精准执行。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投料顺序,避免微量元素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④制备颗粒矿:
将粉状微量元素预混料与粘结剂和水混合均匀后,在湿法制粒机中制成20-40目颗粒,然后转移到流化床中低温干燥、过筛,检测合格,即得颗粒状微量元素预混料。化学性质活泼的微量元素在水分作为介质下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水的添加量和喷加方式非常关键,必须保证喷水后,原料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干燥过程温度控制非常关键,不能破坏微量元素的化学结构。
四、颗粒矿的物理特点
① 颗粒均匀。
② 容重一致。
③ 不吸潮。
④ 流动性极好。
⑤ 颗粒的养分一致。
⑥ 减少接触面积,不与维生素、脂肪等养分发生反应,提高全价料配方饲用的有效性。
⑦ 无粉尘:即可降低对畜禽呼吸道的伤害,同时改善工人工作环境,避免对工人健康造成威胁。
五、颗粒矿应用优势
颗粒矿在猪料上的应用
目前,就饲料颗粒度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集中在对大宗原料的研究上。
已有的研究发现,给猪饲喂粉碎过细的饲料会增加胃溃疡的发生机会和角质程度(周庆安等,2002年)。因为,精细粉碎的饲粮在猪胃内与消化液混合后较粗饲粮流动性更好。结果,胃酸与胃内壁消化部位接触机会增大,并刺激这些部位。当饲粮颗粒直径低于500µm时,这种现象的发生会更加频繁(顺克巧译,2005年)。当粉碎粒度为300µm时,可观察到明显的角化病和胃肠脓肿(李凯年译,1998年)。因此,建议饲料适宜的粒度为:仔猪断奶后为500µm左右,生长肥育猪为600µm左右,母猪为400-600µm(周庆安等,2002年)。而微量元素的粒度约180-250µm,可导致胃溃疡等疾病发病率增加,对猪的健康造成较大的威胁。
另外,乳猪料由于特殊营养需求,富含脂肪、维生素、高铜、高锌、动植物油脂等。
研究发现,“高铜高锌”是饲料中油脂水解和氧化反应的催化因素。常规粉状微量元素预混料中铜锌与其它养分接触面积大,增加了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机率,从而降低油脂、脂肪、维生素的营养价值,影响乳仔猪生长发育。
颗粒矿通过精选低杂精品微量元素精加工而成,可降低微量元素之间发生反应的机率,同时减少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等养分的接触面积,有效防止氧化还原反应对维生素、脂肪等的破坏。
颗粒矿在蛋鸡料上的应用
微量元素在抗应激、提高免疫力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对蛋鸡而言,微量元素在改善蛋壳质量方面的作用极其重要。
其中,甘氨酸铁螯合物对改善产蛋后期由于蛋鸡造血功能下降而引起的蛋壳褪色有显著效果。锌通过调控蛋壳腺内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碳酸酐酶活性从而影响碳酸钙的沉积,铜通过影响赖氨酸氧化酶活性影响蛋壳膜的质量,锰是半乳糖-β-1,3-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GlcAT-I)的活性因子,催化蛋壳糖蛋白基质的形成。硒可延缓鸡蛋储存期间脂肪和蛋白质的氧化,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抗应激功效。
总之,大量的研究证实,微量元素可通过各种酶活影响蛋壳形成的超微结构,进而影响碳酸钙的有效沉积,最终影响蛋壳质量;也可通过影响抗氧化、抗应激功能影响蛋壳质量。因此,保证蛋鸡能够摄入充足均衡的微量元素是改善鸡蛋质量的必要措施。
分级是造成蛋鸡无法摄入充足微量元素的重要因素之一。Tang等(2006年)研究发现,分级使粒径小于1180µm(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的组分渗漏到料槽底部,大颗粒原料分布于料槽上部,母鸡会优先采食粒径大于1180µm的饲料颗粒,再采食小于1180µm的组分。饲料传输过程中,刮板传输系统引起的分级现象非常严重,产蛋鸡获得的维生素D、钙、锰等减少,蛋壳质量变差。Portella等(1988年)给产蛋鸡饲喂破碎料(粒度:>2.36mm,>1.18mm, >0.85mm, >0.71mm, >0.60mm,<0.60mm)同样证实,母鸡首先选择料槽中的大颗粒原料,大颗粒原料挑食完毕后,开始采食相对较小的颗粒,而粒度小于0.6mm的颗粒含量没有显著下降。
以上研究均表明,蛋鸡更喜好有质感的饲粮,而且日龄越大,这种喜好更明显(Schiffman,1969年)。这可能与家禽喙的尺寸有关,大颗粒饲粮更容易于进入嘴内(Moran,1982年)。一般蛋鸡饲料粒度包括0.1-0.5mm、0.5-1.0mm、1.0-1.5mm、1.5-2.0mm、2.0-2.5mm,大于2.5mm,其比例分别占25%、20%、35%、15%、4%、1%(袁建敏,1996年)。饲料分级后,产蛋鸡挑食大颗粒谷物,而对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细粉末摄入不足,势必影响鸡蛋的蛋壳厚度、蛋白高度等性能(Tang等,2006年)。
以上研究说明,微量元素对蛋鸡作用巨大,而饲料分级和蛋鸡本身摄食特点却造成蛋鸡无法摄入足量的微量元素。通过将粉末状的微量元素制成颗粒状,使其粒径和比重增加,可预防饲料加工及运输过程中出现分级,保证蛋鸡对微量元素的有效摄入。
饲粮颗粒大小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对谷物粉碎粒度及全价料饲粮颗粒大小的研究上。研究发现,当饲喂粉碎较细的细粉料时,饲料以较快的速度经胃进入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导致肌胃萎缩(重量减轻、内容物PH值升高),小肠肥大,肠道食糜PH值降低,细菌发酵加强,生成挥发性脂肪酸(VFA)增加。此变化将影响食欲,导致采食量下降,进而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张丽英译,1995年)。
此外,Elley等(1948年)指出,饲料粉碎过细、GMD(几何平均直径)过小、粉尘料数量增加。日粮中粉尘料易粘附在肉仔鸡喙部,当饮水时,这部分饲料会掉进水里而被浪费掉。同时,饮水量大大增加(Elley等,1948年)。可见,饲料原料或饲粮粒度太细对肉鸡生长不利。相对于粉状微量元素而言,颗粒矿具有更大的粒径,通过消化道速度降低,粉尘更少,对于改善肉鸡生产性能以及降低饲料浪费有重要意义。
六、文末小结
微量元素在生长、繁殖、免疫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微量元素预混料主要以粉状形式添加,由于微量元素具有比重大、性质活泼、粒径极细的特点,导致其在饲料中出现分级、破坏养分等现象,最终使微量元素产品配方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无法体现。
针对以上问题,将粉状微量元素预混料制成颗粒多矿,克服其物理缺陷,防止微量元素在饲粮中分级,减少对维生素等养分的破坏,保证畜禽充分有效的摄入,有助于提高畜禽生产和繁殖性能。
四川吉隆达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全球拥有近2000家客户,产品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涉及添加剂饲料,生物饲料添加剂,蛋鸡饲料添加剂,市场占有率达20%。